亚洲日韩人妻在线看|精品久久综合一区二区|久久久亚州AV成人网站|手机看片精品高清国产日韩|国产剧情福利AV一区二区|九九热线精品视频16首页|国产精品亚洲玖玖玖在线靠爱|国产一区日韩欧美高清在线观看

用戶名:
密碼:
類型:
注冊
 設為首頁   加入收藏   聯系我們
 
 
 
環(huán)渤海建材網

招聘企業(yè)

招聘職位

日期
唐山鑫淼金 電工兼職IT 2013/3/30
唐山創(chuàng)元教 網站推廣 2013/2/17
唐山創(chuàng)元教 網站編輯 2013/2/17
唐山瑞津酒 酒店實習生 2012/12/14
哈爾濱哈飛 鉗工 2012/8/20
勞聯環(huán)球國 誠聘裝配工 2012/8/4
灤縣友朋汽 汽車維修技師 2012/7/15
河北元道通 移動基站維護 2012/6/26
唐山水峰商 店面銷售 2012/6/19
      您的位置:唐山技校網>> 教育新聞 >>請您評選唐山英雄模范和感動唐山人物


請您評選唐山英雄模范和感動唐山人物

已閱[8026]次[2009/9/7]

  為深入開展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,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,市委宣傳部、市委組織部、市委統戰(zhàn)部、市委黨史研究室、市民政局、市人事局、市總工會、團市委、市婦聯、軍分區(qū)政治部等10個單位在全市組織開展了“1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唐山英雄模范人物和1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唐山人物”(以下簡稱“雙十人物”)評選活動。

  在各地各部門及廣大人民群眾廣泛推薦的基礎上,經市“雙十人物”評選活動組委會評議審定,按照正式人選1.5倍比例,確定了15位“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唐山英雄模范人物”候選人和15位“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唐山人物”候選人,現予公布。

  為便于廣大干部群眾了解英雄模范和先進典型的事跡,方便投票、評選,市“雙十人物”評選活動組委會今天在唐山勞動日報、唐山晚報和環(huán)渤海新聞網刊登候選人主要事跡。同時刊登選票和投票須知,接受公眾投票。投票具體事宜見投票須知。

市“雙十人物”評選活動組委會辦公室

2009年9月4日

  評選活動公眾投票須知

  1.投票時間從即日起至9月15日(以郵寄日戳為準)。

  2.投票范圍為組委會公布的“1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唐山英雄模范人物和1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唐山人物”兩類候選人,共30人。

  3.此次投票采用紙質方式進行,報紙選票可剪裁、復印,網絡選票可下載。填寫選票請用鋼筆、碳素筆或圓珠筆,在所選候選人后面的“□”內打“√”即可。每張選票所選每類候選人不得超過10人,否則視為無效選票。

  4.選票寄至:唐山市西山道1號市委宣傳部438房間,郵編:063005。

  1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唐山英雄模范人物候選人事跡

  (按姓氏筆畫排序)

  01.鄧培(1883-1927)

  男,廣東三水人,中共黨員。

  鄧培是唐山地方黨組織最早的領導人,中國早期鐵路工人運動的優(yōu)秀活動家。他1900年進入京奉鐵路唐山制造廠當工人牞1910年在唐山加入同盟會,1919年參加“五四”愛國運動。1920年參加北京馬克思學說研究會。1921年7月建立唐山社會主義青年團。1921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。1921年11月赴莫斯科出席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,受到列寧接見。1922年4月,創(chuàng)建了中共唐山地方執(zhí)行委員會并擔任書記。1922年10月,領導京奉鐵路唐山制造廠工人大罷工、開灤煤礦工人同盟大罷工,掀起了唐山工人運動的高潮。1923年6月在中共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候補中央執(zhí)行委員。1924年2月在北京參與領導召開全國鐵路工人代表大會,成立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,被選為委員長。1925年1月在中共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再次當選為候補中央執(zhí)行委員,之后擔任中共中央駐唐山特派代表,兼中共唐山地委書記。1926年任全國鐵路總工會廣東辦事處主任,后任廣東省總工會委員長。在全國鐵路總工會第二、三、四次代表大會上分別當選為執(zhí)行委員、主席團成員。在第三、四次全國勞動大會上被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執(zhí)行委員。1927年在廣州“四一五”大屠殺中英勇就義。

  02.王平陸(1902-1938)

  男,河北遷西(時屬遷安)人,中共黨員。

  王平陸原名高永祥,25歲時結伴闖關東,后到哈爾濱中東鐵路當路警,在和管理鐵路的蘇聯人接觸期間,了解到不少十月革命的情況,接受了馬列主義思想的熏陶。九一八事變后,他毅然返鄉(xiāng)宣傳抗日。1932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后化名王平陸。1933年牞他在遷安協助李運昌組織、訓練反日、反國民黨的游擊隊,并被選為新縣委委員。為了籌措革命活動經費,他忍痛割愛變賣土地和家產。1934年1月,他領導了遷安農民暴動,拉起150多人的“中國工農紅軍京東游擊隊”,提出了“抗捐抗稅抗債抗團費”“奪取土豪地主反革命武裝”等口號。遷安暴動舉事失敗后,反動地主武裝大肆追捕共產黨,王平陸在遭追殺的過程中,和黨組織失去聯系,仍然繼續(xù)堅持戰(zhàn)斗。后與李葆華和李運昌取得聯系,重新組建縣委,任書記。受特委派遣,挑起京東特委組織工作重擔,秘密開辟新的活動區(qū)域,恢復建立地方黨組織,并代表特委指導孫永勤“抗日民眾軍”的政治建軍工作,將其更名為“抗日救國軍”。1935年4月,王平陸主持京東特委工作,不久任冀熱邊特委書記。七七事變后,他改任特委軍事部長,并任華北人民武裝自衛(wèi)會冀東分會常委,創(chuàng)建了華北抗日聯軍第三軍區(qū)第一支隊,并任司令員,“打響了冀東抗日第一槍”。1938年1月7日,他在夜襲偽滿“清河沿國境警防所”戰(zhàn)斗中不幸胸部中彈,次日犧牲,年僅36歲。

  03.王翠蘭(1927-1946)

  女,河北豐南人,中共黨員。

  王翠蘭1927年出生于豐南濱海鎮(zhèn)老王莊東北街村的一戶貧苦的雇農家庭。1934年,抗日烈火從冀東山地蔓延到渤海之濱的老王莊子,王翠蘭積極幫助抗日人員進行革命斗爭,帶頭組織起“婦女救國會”,并被推舉為婦女救國會主任。在她的帶領下,婦救會的同志們不但給傷員洗衣、做飯,還承擔起站崗放哨和傳遞信件等任務。1944年5月,王翠蘭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。1946年5月,老王莊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,王翠蘭積極發(fā)動群眾,帶頭控訴惡霸地主的罪惡行徑,取得了土地改革的初步勝利。為了確保冀東這塊戰(zhàn)略要地,1946年冬,蔣介石調集3個機械化師,會同保安隊和地主“還鄉(xiāng)團”,來到了老王莊,進行瘋狂的“掃蕩”,妄圖把村干部一網打盡,把人民保藏的物資全部搜出來。反動地主發(fā)誓要捉住王翠蘭,王翠蘭謝絕了領導讓她到路北山區(qū)的建議,帶領婦女和民兵,埋藏好公家的物資,然后填塞了全村的水井。她和村干部們領著群眾,帶著預先趕做的干糧,一齊隱蔽到蘆葦泊,堅持斗爭。12月初,一連下了兩天大雪,氣溫驟降,群眾中老弱病殘者被凍死80余人。為了避免損失,王翠蘭把婦女們疏散到各自的親友家暫時躲避,自己潛回村里,不料被還鄉(xiāng)團發(fā)現后被捕。敵人用盡酷刑,王翠蘭始終堅貞不屈。12月5日,敵人將王翠蘭殘忍殺害。

  04.節(jié)振國(1910-1940)

  男,山東武城(今河北故城)人,中共黨員。

  節(jié)振國10歲隨父兄逃荒到開灤趙各莊煤礦,14歲起進礦當工人。1938年3月,開灤煤礦爆發(fā)了聲勢浩大的罷工運動,節(jié)振國被推舉為趙各莊礦工人糾察隊隊長。5月6日,大批日偽憲兵搜捕節(jié)振國等工人領袖。搏斗中,他奪過日本憲兵隊長的軍刀,當場劈殺日本憲兵隊長和數名日偽軍,沖出包圍,負傷脫逃。不久,他率部加入冀東抗日聯軍李運昌部,被編為冀東抗聯第2路司令部直屬特務第1大隊,即工人特務大隊,任大隊長。1938年7月起,節(jié)振國率領部隊活躍在礦區(qū)和廣大農村,發(fā)動礦工參加抗日武裝,神出鬼沒地打擊日偽軍,威震冀東。在工人特務大隊的號召和鼓舞下,工人抗日聲勢日益浩大,由趙各莊礦擴展到開灤煤礦各礦區(qū),3000多名工人先后參加了抗日隊伍。節(jié)振國率領工人特務大隊和日偽軍數次激戰(zhàn),兩度收復趙各莊、唐家莊礦區(qū),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冀東地區(qū)的抗日斗爭。在黨的領導下,節(jié)振國率領的工人特務大隊改編為八路軍12團1連,為開辟冀東抗日新局面作出了重要貢獻。1939年秋,節(jié)振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。1940年8月1日,他率部與日偽軍作戰(zhàn)時,壯烈犧牲。

  05.包森(1911-1942)

  男,陜西蒲城人,中共黨員。

  包森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。1937年3月赴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,抗戰(zhàn)爆發(fā)后被派往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獨立1師工作,任33大隊總支部書記。1938年6月率40多人到冀東,在河北興隆一帶開辟抗日游擊區(qū)。1939年4月下旬,包森指揮部下巧妙生擒前來抓捕他的日本天皇表弟、憲兵大佐赤本,一時震動日本朝野。1939年秋包森被任命為冀東軍分區(qū)副司令員。1940年2月,他率部到達盤山,全力開辟盤山抗日根據地。6月下旬設伏白草洼,與日軍激戰(zhàn)14個小時,全殲日軍一個騎兵中隊。秋季冀東軍分區(qū)13團正式組建,包森任團長。經一年浴血奮戰(zhàn),盤山地區(qū)建立了7個聯合縣政府,境內人口200多萬。1941年春他率部參加反“治安強化運動”。1941年秋,冀東軍分區(qū)開展打擊偽治安軍的作戰(zhàn)行動開始后,包森多謀善斷、英勇果敢,在他的指揮下,部隊打了一個又一個漂亮仗。其中1942年1月燕山口內果河沿一役,他以7個連的兵力,斃俘敵偽中佐以下官兵近千人,創(chuàng)造了以少勝多、以弱勝強的戰(zhàn)例。1942年2月17日,包森所部在遵化境內野虎山一帶與日偽一部遭遇,他在指揮戰(zhàn)斗中不幸胸部中彈犧牲。

  06.江浩(1880-1931)

  男,河北玉田人,中共黨員。

  江浩同志1880年11月13日出生于河北省玉田縣北劉家橋村一個地主家庭。1908年,他東渡日本留學,在東京加入了中國同盟會,追隨孫中山從事民主革命活動。1910年,江浩回國,在遵化省立第五中學任學監(jiān)期間,積極向學生傳播反清思想,秘密組織反清活動。武昌起義后,與李錫九等人在天津成立了同盟會北方支部,先后策動了灤州起義、天津起義。1918年,江浩追隨孫中山南下廣東高舉護法大旗。1920年底,江浩在北京結識了李大釗并加入北京共產主義小組,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黨員。此后,江浩仍利用國會議員的合法身份從事革命活動。1927年4月12日,蔣介石在上海發(fā)動反革命政變,同年4月21日,江浩和毛澤東、宋慶齡等40人聯名發(fā)出通電,嚴厲聲討蔣介石背叛革命的行徑和屠殺共產黨人、工農群眾以及自立政府的行為。八一南昌起義成立革命委員會,江浩與周恩來等25人當選為革命委員會委員,并與毛澤東、宋慶齡等人聯名發(fā)表《中央委員會宣言》,痛斥蔣介石、汪精衛(wèi)叛變革命的罪行。1930年,江浩同志在去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的歸國途中患病,于1931年病逝于蘇聯的海參崴,終年51歲。江浩同志始終是一個赤誠的愛國者和人民的兒子,為我國的統一戰(zhàn)線事業(yè)作出了杰出的貢獻。毛澤東同志稱贊他“是一位像松柏那樣長青的革命元老”。

  07.安體誠(1896-1927)

  男,河北豐潤人,中共黨員。

  安體誠1917年從天津法政專門學校附屬中學畢業(yè)后赴日本留學,1918年入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經濟學部學習,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。1921年夏回國到天津政法專門學校任教,同年9月參與創(chuàng)辦天津工余補習學校。1922年初經李大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,同年,他利用北京政府交通部密查員身份參與領導發(fā)動山海關和唐山兩地鐵路工人罷工。1923年,應杭州法政專門學校聘請到該校政治經濟學系任教員,先后擔任中共杭州黨小組組長、獨立支部書記。他積極貫徹中共關于國共合作的決議,促進浙江省國共合作統一戰(zhàn)線的形成。1924年3月被選為國民黨浙江省臨時黨部執(zhí)行委員,負責宣傳工作。1925年夏被派往西安,以中共北京區(qū)委兼地委特派員身份做兵運工作。1926年夏被派赴廣州到黃埔軍官學校工作,先后擔任軍校政治教官、政治部宣傳科科長、中共黨團干事,并兼國民黨黃埔軍校特別黨部宣傳委員會委員,同時兼任第六屆廣東農民運動講習所及廣州勞動學院教員。1927年廣州四一五反革命政變后,被迫率部分中共黨、團員自黃埔軍校轉移至上海。不久被國民黨右派特務分子逮捕,5月在上海龍華英勇就義。

  08.劉誠光(1915-1942)

  男,湖北黃安(今紅安)人,中共黨員。

  1931年11月,劉誠光積極響應中共紅安縣委號召,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,走上革命道路。1933年6月,他被分配到第三十八師政治部擔任青年科長,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。1935年劉誠光到抗日軍政大學學習,后轉入延安馬列學院學習。1938年10月,他隨軍開赴平西抗日根據地工作。1939年9月,冀東冀熱察挺進軍第十三支隊成立,劉誠光被任命為政治部主任。在冀東工作期間,他經常深入部隊和群眾進行政治宣傳工作,指導部隊有針對性地開展形勢教育、愛國主義教育,并以模范行動影響部隊。在從事政治領導工作的同時,他還多次參與戰(zhàn)術研究部署,親臨前線指揮作戰(zhàn)。1940年8月,他和陳群指揮十二團包圍了趙各莊礦、唐家莊礦和古冶車站,在豐唐公線伏擊日偽軍500余名。1941年5月,他率領十二團二營,參加了冀東軍分區(qū)在玉田縣渠渠河部署的伏擊戰(zhàn),和兄弟團隊配合擊斃日偽軍150余人,傷200余人。1942年1月,他和曾克林率領十二團,參加了打擊治安軍戰(zhàn)役,取得重大勝利。4月1日,率領十二團二營四連與獨立營特務連護送一批政治干部去平西受訓,途中,在遵化甲山附近遭遇敵情,他臨危不懼,沉著指揮,從容應戰(zhàn)。最終,他和戰(zhàn)友砸碎槍支、燒毀文件,當敵人逼近時,他們拉響了僅有的幾顆手榴彈沖入敵群,和敵人同歸于盡。

  09.李大釗(1889-1927)

  男,河北樂亭人,中共黨員。

  李大釗牞字守常,1889年10月29日出生于樂亭縣大黑坨村。李大釗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,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,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,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(chuàng)始人之一。1920年3月,李大釗在北京大學組織中國第一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。同年秋,他又領導建立了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,并與在上海的陳獨秀遙相呼應,積極籌備建立中國共產黨。中國共產黨成立后,負責黨在北方的全面工作。在黨的三大和四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。1924年1月,作為大會主席團五位成員之一,出席了國共合作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,參加大會宣言的起草工作,并在此次大會上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(zhí)委會委員。此后,直接擔負國共兩黨在北方的實際領導工作,為實現國共合作作出了貢獻。1926年3月,李大釗領導并親自參加了北京人民反對日、英帝國主義和反對軍閥張作霖、吳佩孚的斗爭。1927年4月6日,奉系軍閥張作霖勾結帝國主義,逮捕了李大釗等80余人。4月28日,反動軍閥不顧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對和譴責,悍然將李大釗等20位革命者絞殺在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內。李大釗在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(yè)中,在共產主義運動中,在探索中國社會主義道路中占有崇高的歷史地位,他獻身革命的偉大精神,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,永遠是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學習的榜樣。

  10.李運昌(1908-2008)

  男,河北樂亭人,中共黨員。

  李運昌1925年10月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,同月加入中國共產黨。1927年12月起先后任中共樂亭縣委書記、灤(縣)樂(亭)中心縣委書記,領導恢復當地黨的組織。1929年1月任中共順直省委秘書、代理秘書長。1930年11月任中華鐵路總工會滿洲辦事處主任。1931年10月任全國鐵路總工會特派員。1932年9月在樂亭、灤縣主持成立京東御侮救亡會,擔任主任。1933年6月任中共京東特委軍事特派員,赴遷安組織農民暴動。1934年起在樂亭、哈爾濱、古冶、唐山等地從事地下工作。1936年4月任中共京東特委書記,領導開展抗日救國運動。1937年6月至10月擔任中共河北省委書記,爾后任中共冀熱邊特委書記。1938年夏秋領導發(fā)動冀東抗日武裝暴動,成立冀東抗日聯軍,任司令員。1943年7月任中共冀熱邊特委書記兼冀熱行署主任并兼晉察冀軍區(qū)第十三軍分區(qū)司令員、政治委員。1944年9月任中共冀熱遼區(qū)黨委書記兼冀熱遼軍區(qū)司令員、政治委員。1945年11月任熱河省政府主席。1949年1月擔任中共熱河省委書記。新中國成立后,歷任交通部黨組書記兼副部長,中共中央監(jiān)察委員會專職常委!拔幕蟾锩逼陂g受到迫害,1978年恢復工作后任司法部第一副部長、黨組副書記。2008年10月24日在北京病逝。

  11.楊十三(1889-1939)

  男,河北遷安人。

  楊十三出生在河北遷安楊團堡村一個世代“書香門第”家庭,念完私塾后,到天津直隸省立高等工業(yè)專門學校附屬工廠當學徒工,在學習技能的同時,接受了很多進步思想。1916年,他在天津直隸省立高等工業(yè)專門學校畢業(yè)后,就任天津直隸省工業(yè)試驗所化學工業(yè)課技士。面對滿目瘡痍、軍閥混戰(zhàn)的舊中國,他積極倡導“振興實業(yè),挽救中國”,埋頭致力研究造紙專業(yè)。1919年“五四運動”爆發(fā)后,他積極參加了周恩來創(chuàng)辦的“覺悟社”和“老年會”等進步團體,接觸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熏陶,革命覺悟得到進一步提高。1920年自費赴美半工半讀,在塞瑞術斯大學專攻造紙專業(yè)。1923年回國后在天津任直隸省工業(yè)試驗所化學工業(yè)科科長,首創(chuàng)“堿法亞硫酸鹽葦漿造紙技術”,幫助李顯庭在遷安城東三里河畔建成我國北方鄉(xiāng)村第一家半機械化造紙工廠——顯記造紙廠。1924年在家鄉(xiāng)開辦農民講習所,喚起民眾覺醒,反抗舊社會的黑暗統治。1926年,為解除冀東7州縣農民無地有租之苦,他冒死“上書”張作霖減免了農民不合理地租。1930年,他接受了掩護我黨在天津的地下工作者的任務。1938年在冀東抗日武裝大暴動中任冀東抗日聯軍第一路軍政治部主任。1939年受朱德總司令電召到太行山八路軍總部搞軍工,1939年7月在隨總部轉移途中病逝。

  12.吳凱素(1879-1974)

  女,河北遷西(時屬遷安)人。

  吳凱素1879年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,她痛恨日本強盜和不抗日的反動統治者。1938年,冀東掀起了抗日大暴動,她在抗聯第十四總隊政治部主任韓東征的教育影響下,逐漸變成一名具有一定革命覺悟的抗戰(zhàn)新女性。她整天東奔西走,積極發(fā)動婦女學唱抗日歌曲、慰勞子弟兵、護理傷員等。自家常以樹葉和糠菜充饑,省下糧食和其他食物招待抗日人員。她的家里成了抗日干部和工作人員的秘密落腳點。1941年6月,遷遵興聯合縣基干隊到村擴軍,她第一個送大兒子郭立鋒參軍,帶動周邊各村出現參軍熱潮。1942—1943年,敵人數次討伐東營村,她巧妙掩護、精心護理過90多名傷病員,認其作干媽的就有30多人。她不顧個人安危,為部隊保護了12馱子手榴彈。1945年,吳凱素在三屯營參加冀熱遼區(qū)首屆群英大會,李運昌司令員親自為她頒發(fā)“擁軍模范”的錦旗。1946年,八路軍在該村建立兵工廠,她讓老伴和兒子搭鋪睡在院中,騰出自家兩間房子作彈藥庫。1947年和1948年,響應政府“生產自救”號召,積極組織婦女紡棉織布,支援前線。1951年9月底,應黨中央毛澤東邀請赴京參加國慶觀禮,在懷仁堂受到毛澤東、劉少奇、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。1974年,吳凱素病逝,享年95歲。

  13.周文彬(1908-1944)

  男,朝鮮平安北道義州郡紅南洞人,中共黨員。

  周文彬父親因參加朝鮮獨立革命運動遭追捕,1914年攜家眷被迫逃到中國,遷居于中國通州(今北京通州區(qū)),不久入中國籍。周文彬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。1927年秋任中共潞河中學黨支部書記。1928年7月從潞河中學畢業(yè),奉派到遼寧省撫順煤礦從事地下工作。1936年夏中共河北省委派其任中共唐山市工委書記,主要組織開展開灤煤礦的工運工作。1938年4月9日,在中共唐山工委和周文彬領導下,開灤五礦同盟大罷工形成,三萬五千名礦工堅持罷工50天,迫使英國資本家答應了工人提出的條件,簽訂了勞資協約,取得了大罷工的勝利,為發(fā)動冀東抗日大暴動作準備。1938年7月7月,在周文彬的動員影響下,和胡志發(fā)等組織趙各莊礦七千多起義工人參加抗日聯軍,響應冀東抗日大暴動。后八路軍主力和抗日聯軍向西轉移,周文彬奉命留下來領導冀東東部地區(qū)的抗日斗爭。1939年7月,任冀察熱區(qū)黨委冀東分委委員。1942年在晉察冀軍區(qū)工業(yè)部幫助下,主持建立軍工廠,為冀東部隊提供武器彈藥。1943年夏,任中共冀熱邊特委組織部部長。1944年10月16日在河北豐潤縣楊家鋪主持召開冀熱邊特委擴大會議,不幸被日偽軍包圍,在突圍時頭部中彈壯烈犧牲,時年36歲。

  14.洪麟閣(1902-1938)

  男,河北遵化人。

  洪麟閣1902年出生在河北省遵化縣地北頭村。1917年考入豐潤縣車軸山中學,接觸進步書刊,立下“紓國難,解民憂”的志向。1921年就讀于直隸法政?茖W校,1924年畢業(yè)。1927年馮玉祥的國民革命軍進駐河南,洪麟閣到河南某縣擔任主管司法的幫審,深得馮玉祥滿意。后被提升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軍法處長。1933年,洪麟閣回到冀東唐山,任工商日報總編輯,借助報紙抨擊時政,宣揚抗戰(zhàn)思想。1935年夏,在天津河北工學院任教授。在“一二九”運動中,親自指揮愛國學生與反動軍警搏斗!捌咂摺笔伦兒螅c中共天津地下組織取得聯系,成為天津各界民眾抗日救國會負責人之一。1938年2月,回到遵化縣組織農民抗日武裝起義,組建冀東抗日聯軍,擔任副司令兼第一路總指揮。1938年7月8日,率部參加了冀東抗日大暴動。1938年7月12日,率部攻克玉田縣城,斃傷日軍數十人、偽軍千余人,繳獲大批槍彈。1938年8月,率部與八路軍鄧華、宋時輪支隊會合。同年10月,遭受日軍四個旅團的進攻,在激戰(zhàn)中頭部負重傷的情況下,奮力投出僅有的一枚手榴彈,炸倒數名日軍,繼而又多處負傷,隨即自戕殉國,時年36歲。

    15.魏春波(1891-1940)

  男,河北遷西(時屬遷安)人,中共黨員。

 。保梗玻改晡捍翰ㄒ虮Т虿黄矫稍┤氇z,在獄中結實了共產黨人,從此走上革命道路。他于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,在豐潤、遵化、遷安交界地帶秘密發(fā)展黨員,并且在西莊建立黨的中心支部,由其任支部負責人。是年冬遷西(時為遷安)農民暴動失敗,魏春波便和遷安縣委書記一道,將縣委中心工作西移,在家鄉(xiāng)西莊建立革命秘密支撐點,其家便成為冀熱邊特委的秘密聯絡站。1937年10月,魏春波協助特委組建了華北抗日聯軍第三軍區(qū)第一支隊。1938年7月7日,他協助特委組織發(fā)動20萬人參加的冀東抗日大暴動,被任命為抗聯第二路軍司令部顧問。他帶隊進軍興城、三屯營等重鎮(zhèn),打下楊店子據點,使抗日聯軍聲威大振。同年秋,他隨抗聯西進時受挫返回冀東,積極收攏失散隊員,大義滅親,整飭部隊,組建了300余人的抗日隊伍編入八路軍主力。1940年2月任豐灤遷聯合縣長后,積極開辟新區(qū),建立較為鞏固的根據地,為冀東第一個抗日政權的建立作出了突出貢獻。1940年6月8日,魏春波在巖口西小劉莊秘密開完會住在堡壘戶家里,次日向山北轉移途中被敵人以機槍掃中,壯烈犧牲,時年50歲。

    1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唐山人物候選人事跡

  (按姓氏筆畫排序)

  16.衛(wèi)群

  女,漢族牞1996年出生,河北灤縣人,灤縣老站小學六年級學生。

  2002年,原本就患有肌肉萎縮的衛(wèi)群父親,因突發(fā)腦血栓而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,這給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平添幾分愁苦。2005年,不堪重負的媽媽向爸爸提出了離婚,在法庭上當法官叔叔問衛(wèi)群跟誰時,她出乎大人們的意料堅定地說:“我要留下來照顧爸爸!彪m然媽媽一再堅持爭取她的撫養(yǎng)權,可衛(wèi)群還是選擇了爸爸。媽媽含著淚走了,當時只有9歲的小衛(wèi)群為病榻上的爸爸撐起了這個家。早上,衛(wèi)群幫父親穿好衣服,做好飯,收拾干凈屋子去上學;放學回家,衛(wèi)群還要洗衣服、做飯、生爐子。就這樣,一堅持就是四年。

  衛(wèi)群連續(xù)四年被學校評為三好學生,2006年被評為縣級三好學生,2007年4月被評為縣“十佳少年”。2006年被評為河北省十佳春蕾女童。2008年,先后被評為感動唐山、感動河北愛心人物和唐山市首屆道德模范。

  17.王國藩(1919-2005)

  男,漢族,河北遵化人,中共黨員。生前曾任遵化西鋪村初級社主任、西鋪鄉(xiāng)高級社主任、遵化縣建明人民公社社長、中共遵化縣委第一書記、中共唐山地委書記等職務。

  1952年,王國藩把河北省遵化縣西鋪村里最窮的23戶農民聯合起來,辦起了一個初級社,社里唯一的一頭驢還有四分之一的使用權屬于沒有入社的村民,因此,人們把他們叫做“三條驢腿”的“窮棒子”社。他帶領全社社員自力更生,艱苦奮斗,改變了家鄉(xiāng)世代貧困的面貌。王國藩和“窮棒子”社成立后取得的成績令人尊重,被毛澤東主席譽為“共和國的功臣”和“我們整個國家的形象”,鼓舞中國人民開創(chuàng)了一個滄海桑田的新時代。

  1957年,王國藩被中央人民政府授予“全國首屆農業(yè)勞動模范”稱號。王國藩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屆、第三屆、第四屆代表,中國共產黨第九屆、第十屆、第十一屆中央委員。

  18.劉鳳忠、劉貴勝

  劉鳳忠,1943年出生,劉貴勝,1967年出生,均為男、漢族、河北灤南人,柳贊鎮(zhèn)柳贊三村漁民。

  1996年8月19日,唐?h九農場、興海造紙廠的職工及家屬出海摳蛤,在返航途中,小木船超載并遭遇大風,船艙進水,船頭已沉入水中,船上61人的生命危在旦夕。此時,被出海返航經過此地的劉鳳忠、劉貴勝父子發(fā)現,劉氏父子冒著船毀人亡的危險,拼死搭救了這61位遇險者。為此,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報道了他們不顧個人安危、舍己救人的英雄壯舉。

  灤南縣委、縣政府召開表彰大會,授予劉鳳忠、劉貴勝父子“舍己救人英雄”稱號,同時特批劉貴勝同志為中共預備黨員;共表團唐山市委授予劉貴勝“舍己救人優(yōu)秀青年”稱號;農業(yè)部漁業(yè)局、省漁船檢驗漁港監(jiān)督局、省水產局、唐山市畜牧水產局等單位,也分別向劉鳳忠、劉貴勝頒發(fā)獎金和“海上救助模范”等錦旗、證書;農業(yè)部黨組在全國通報表彰劉氏父子的英雄事跡。

  19.宋志永等十三農民

  宋志永、楊國明、楊東、王加祥、王得良、宋志先、王寶國、王寶忠、曹秀軍、尹福、宋久富、楊國平、王金龍,均為男、漢族、河北玉田人,年齡最大的62歲,最小的19歲。

  2008年初,特大雨雪冰凍災害襲擊了華南地區(qū)。大年三十下午,宋志永和12名鄉(xiāng)親一起自發(fā)自費奔赴災區(qū)湖南郴州抗擊雨雪冰凍災害,他們每天起早貪黑、踏雪履冰,為搶修工地扛器材、搬材料、抬電桿,情撼三湘大地,被媒體譽為“十三義士”。2008年5月,四川汶川發(fā)生特大地震后,宋志永和12位農民兄弟又來到災情最重的北川縣城,成為最早進入北川抗震救災的志愿者之一。他們共搶救出25名幸存者,刨出近60具遇難者遺體。后來,宋志永又將246名災區(qū)孩子接到唐山玉田上學。

  2008年5月,宋志永被團中央、全國青聯授予“中國青年五四獎章”,2008年8月,宋志永被團中央、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評為中國“十大杰出志愿者集體”負責人。

  20.李玉林

  男,漢族,1935年出生,河北唐山市人,中共黨員。歷任礦機關黨支部副書記、礦工會副主席、礦黨委副書記。

  李玉林1949年進開灤唐山礦當工人,1950年參軍入伍,1959年從部隊轉業(yè)回開灤唐山礦工作。1976年7月28日,唐山發(fā)生震驚世界的大地震。地震發(fā)生后,時任開灤唐山礦工會副主席的李玉林從廢墟中爬出來,全然不顧自己及家人安危,果斷帶領曹國成、崔志亮、袁慶武三名礦友開車一路飛奔到中南海,第一時間向中央領導報告了唐山的災情,使黨中央準確了解震中位置和災情情況,為部署救災工作搶出整整一個白天時間。震后30多年來,李玉林先后為解放軍各部隊、全國省市以及機關院校、工礦企業(yè)作報告983場次。

  21.趙國鋒

  男,漢族,河北唐山豐潤人,中共黨員。1955年出生,現任開灤集團唐山礦工會副主席。

  趙國鋒扎根煤礦,獻身煤炭開采事業(yè),20多年如一日,奉獻輪休日、節(jié)假日700多天,為國家多出煤27萬多噸,多創(chuàng)效益3000多萬元。多年來,他刻苦鉆研采煤技術,進行較大技術革新42項,總結發(fā)明了14項先進采煤操作技術,為國家創(chuàng)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,并獲得多項殊榮。他先后與本點班的30名職工結成對子,幫助職工解決各類問題和困難500多件。

  趙國鋒多次被評為河北省、煤炭部勞動模范,200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。2000年12月,河北省委、省政府作出了《關于在全省開展向“新時期職工楷模”趙國鋒同志學習的決定》。2003年,趙國鋒光榮地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代表大會。

  22.鄭久強

  男,漢族,1970年出生,河北唐山市人,中共黨員,河北鋼鐵集團唐鋼公司第一鋼軋廠轉爐作業(yè)區(qū)副主任,高級技師。

  1989年,鄭久強從唐鋼技校畢業(yè)分到唐鋼一煉鋼廠轉爐車間工作,入廠不到4年就破格提拔為煉鋼爐長。他刻苦鉆研技術,總結出的冶煉低合金鋼的“519”操作法在全廠推廣后,使煉成率超過了90%,每年多創(chuàng)效益800多萬元。他努力學習業(yè)務,總結撰寫的《磁選鋼渣在150噸轉爐上的應用》和《轉爐煉鋼的脫硫方法》等論文發(fā)表后,有效地指導了本單位和同行業(yè)的生產實踐。在全國冶金系統煉鋼職業(yè)技能大賽中,鄭久強以總分第一的成績摘得全國煉鋼狀元,被媒體譽為“華夏第一煉鋼工”。

  鄭久強曾榮獲全國青年崗位能手、全國五一勞動獎章、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,2007年榮獲“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”,并當選為黨的十七大代表。

  23.張國濱(1950-2007)

  男,漢族,黑龍江哈爾濱人,中共黨員。生前為河北理工大學冶金與能源學院教授、碩士生導師。

  張國濱同志從事教育工作近30年來,在教學、科研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。他積極參與學科建設和教改工作,結合教學實際不斷調整豐富教學內容,主講的課程被評為河北省“精品課程”;撰寫的論文,數量、質量在教師中名列前茅;帶出的青年教師,很多在教學科研方面獨當一面;教出的學生,大多數成為企業(yè)技術骨干。在科研上他不畏艱難勇攀高峰,承擔多項科研課題,主研的“熱軋帶鋼的工藝優(yōu)化與創(chuàng)新”課題成果,每年給唐鋼帶來5000多萬元的效益,2001年榮獲國家“冶金科技進步二等獎”、河北省“科技進步二等獎”;他的科研成果為國家創(chuàng)造了近2億元的經濟效益。身患癌癥后,他克服放、化療的劇烈反應,以頑強的毅力堅持在教學、科研第一線,被人們譽為“鋼鐵教授”。

  張國濱同志多次被河北理工大學評為先進工作者、優(yōu)秀教師,2002年被評為“唐山市十佳教師”,2004年被評為“全國優(yōu)秀教師”,2005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。

  24.張貴順(1914-1999)

  男,漢族,河北遵化人,中共黨員。生前曾任遵化縣沙石峪村黨支部書記、建華農業(yè)生產合作社主任、東風人民公社主任,中共遵化縣委副書記、遵化縣科協副主席等職務。

 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,張貴順帶領沙石峪人硬是在石頭縫里取土,青石板上造田,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,把400多畝山石坡變成良田,創(chuàng)造了“萬里千擔一畝田,青石板上創(chuàng)高產”的奇跡,使沙石峪成為全國農業(yè)戰(zhàn)線上的一面旗幟,也先后迎來了世界上80多個國家代表團的參觀訪問。周恩來總理曾兩次親臨沙石峪視察,稱贊張貴順和沙石峪人為當代“活愚公”。

  1971年,張貴順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,并出席了當年的全國勞模會議。他是黨的第十次、第十一次、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。

  25.張國華

  男,漢族,1955年出生,河北遷西人,中共黨員。遷西縣胡子工貿有限公司、喜峰口旅游開發(fā)有限公司董事長,河北省喜峰口板栗合作社社長。

  1983年,張國華在灤陽鎮(zhèn)鐵門關建立了全省第一個“無假冒商品一條街”,店店實行“信譽卡”,設立“監(jiān)督臺”和舉報電話,使企業(yè)越做越紅火。先后建立起工貿公司、旅游開發(fā)公司,年創(chuàng)利稅300余萬元。2006年6月,張國華注冊了“胡子”板栗商標,成立了全省首家板栗專業(yè)合作社,保證“胡子”板栗的綠色品牌。張國華不但在國內27個大中城市開辦了70余家連鎖店,年銷售板栗500多噸,還將產品打入韓國、日本、美國等國家。2008年合作社實現購銷板栗1500噸,使入社栗農靠差價年增收200余萬元。張國華還籌資6000余萬元,在喜峰口《大刀進行曲》的誕生地,建成一處唐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——喜峰雄關大刀園。

  2008年,張國華被評為唐山市首屆道德模范。

  26.侯占友(1927-2003)

  男,漢族,河北曲陽人,中共黨員。生前系開灤集團趙各莊礦采煤工人。

  上世紀70年代,為了緩解全國煤炭緊張狀況,他每天加班加點,不計報酬,不遺余力地為國家多出煤。從1971年至1975年,他每年都要上400多個班,超過正常出勤將近一倍,義務做工2316個。在他的帶動下,工友們都加班加點工作,使開灤實現了“四五”翻番,原煤產量由1000萬噸上升到2000萬噸。1975年5月25日,人民日報、新華社、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同時播發(fā)長篇通訊,稱侯占友是“地球轉一圈,他轉一圈半,地球轉兩圈,他上三個班”的“礦山鐵漢”。1982年,侯占友退休后來到北山,用自己的雙手建造公園。十年間,他吃住在山上,歷盡千辛萬苦,終于建成了“北山公園”。2003年,侯占友因病去世。

  1977年,侯占友被評為河北省“工業(yè)學大慶”勞動模范,1978年被授予全國煤炭系統勞動英雄,1979年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。1978年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,并進入大會主席團。

  27.高庠玉(1919-1999)

  女,漢族,江蘇無錫人,中共黨員。生前曾任第六、七屆全國人大代表,河北省第五屆人大常委,省政協第四屆常委,唐山市第七、八、九、十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,民盟中央第六、七屆委員,民盟河北省委第五、六屆副主委,民盟唐山市委第四、五、六屆主委等職。

  高庠玉同志從事教育工作50余年,為唐山教育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作出了重大貢獻。改革開放之初,她受命在唐山師范學校的基礎上創(chuàng)辦了教師進修學院(后稱唐山教育學院,現為唐山師范學院)。1983年,她創(chuàng)辦了唐山職業(yè)大學(現唐山學院)并出任校長。1984年唐山市院校調整,高庠玉同志因年事已高不再擔任學校領導職務,但她始終關心學校的發(fā)展和建設。在擔任民盟唐山市委主委后,她帶領盟員搞“教育大參政”,就唐山市現有人才挖潛問題、九年義務教育的師資問題、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及科技興市等開展專題調研,調研報告受到市委、市政府的高度重視。高庠玉同志執(zhí)教一生,卻沒有要過職稱。她在唐山大學教書十余年,沒有索取過報酬,并將一生積蓄留給學校,建立了“高庠玉獎金”。

  28.常玉珍

  女,漢族,河北唐山開平人。1947年出生,現任唐山市路南常記商場總經理。

  常玉珍致富不忘報國,愛心奉獻社會。1995年投資460萬元建起常記功臣幸福院和老區(qū)孤兒村,共贍養(yǎng)了116名參加過長征、抗日戰(zhàn)爭、解放戰(zhàn)爭、抗美援朝戰(zhàn)爭立過功的老功臣。2001年至今已為56位老功臣舉辦了集體婚禮。同時,孤兒村先后收養(yǎng)孤兒36名。1996年投資300多萬元在遷西大黑汀水庫旁修建了1900平方米的常記功臣療養(yǎng)院軍人度假村,無償接待老紅軍、傷殘軍人和現役軍人度假、療養(yǎng)。2009年4月在唐山豐潤區(qū)建起了常記助殘養(yǎng)老公益村,以收養(yǎng)唐山市兒童福利院長大的孤殘兒童和無償贍養(yǎng)孤老為主,同時建成5800平方米大型愛國主義教育展覽基地。目前正在唐山高新區(qū)建設23000多平方米能容納300名老軍人的“常記共產主義大院”。

  常玉珍先后榮獲“擁軍優(yōu)屬模范個人”、“三八”紅旗手、“第三屆十大女杰”、“愛國擁軍模范”、“中華孝親敬老”十大楷模、“第二屆中華慈善人物”、“全國十大愛國擁軍人物”等榮譽稱號,2007年9月獲“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”。2003年和2008年連續(xù)兩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。

  29.常壽祥

  男,漢族,1944年出生,河北樂亭人,中共黨員。河北省樂亭縣高效農業(yè)研究會副理事長,高級農藝師。

  常壽祥扎根農村30多年,始終從事良種繁育、農業(yè)科技推廣工作。創(chuàng)造了多個“第一”:全國第一個采用玉米雜交育種、帶苞去雄新技術;第一個提出高臺淋堿種養(yǎng)結合新模式,為全國解決鹽堿地農業(yè)開發(fā)利用開辟了新途徑;全縣第一個推廣黑黏土種植地膜花生,比常規(guī)種植增產一倍以上;第一個把棉花繁種栽培技術推廣到大田種植,使全縣棉花畝產提高20公斤以上;第一個大規(guī)模組織群眾發(fā)展高效節(jié)能日光溫室生產,打破常規(guī)種植模式并創(chuàng)造了高效節(jié)能日光溫室新模式。30多年來,他的足跡遍布全縣533個行政村,先后鉆棚授課或舉辦農業(yè)技術培訓班2000多場次,培訓農民群眾15萬多人次,累計推廣新技術100多項,助民增收數億元,被當地群眾譽為“農技財神”。

  常壽祥四次被授予“河北省優(yōu)秀共產黨員”稱號,1995年被授予“河北省勞動模范”稱號,1999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。

  30.傅顯忠(1917-1990)

  男,漢族牞河北玉田人,中共黨員。生前系玉田縣玉田鎮(zhèn)三里屯村保管員。

  傅顯忠同志堅信馬列主義、毛澤東思想,畢生宣傳黨的政策主張。解放戰(zhàn)爭時期,他宣傳減租減息,“土地法大綱”牷建國后,他從宣傳土改、合作化到宣傳80年代的農村改革,努力使黨的方針政策為群眾所接受,并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。他的宣傳入情入理,生動活潑,起到了教育群眾,推動工作的作用。他做過村文書、保管員、會計,為集體事情精打細算,節(jié)約每一分錢、每一兩糧、每一張紙,對自己嚴格要求,從不吃村里的客飯,不沾公家半點便宜。臨終前,他還把僅有的5元7角4分錢交了黨費。他為鄉(xiāng)親們富裕操勞,而自己卻甘愿過清貧的生活。

  1990年12月21日,中共中央組織部、中共中央宣傳部發(fā)出通知,號召廣大黨員向傅顯忠同志學習。1991年1月17日,江澤民同志為傅顯忠題詞:“學習傅顯忠同志為黨盡職盡責的工作態(tài)度和不怕艱難困苦的革命精神!


關鍵詞:



 上一條:小學生語出驚人:長大后想當貪官 下一條:把曹妃甸論壇打造成唐山品牌

相關信息

·2018年唐山市“十佳教師”

·黃岡密卷竟然與黃岡中學沒關系

·2018年省屬中專招生計劃

·2018年省屬中專招生計劃

·省屬中專2018年招生計劃

更多 技校教育新聞

技校 | 關于技校網 | 技校網廣告服務| 技校網匯款信息 | 技校網會員服務 | 技校網免責聲明 |
CopyRight 2009-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唐山創(chuàng)元教育咨詢有限公司 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 技校網備案序號: 冀ICP備11020808號-5 冀公網安備 13024002000223號
電話:400-808-8566 傳真:0315-3859044
400-8088-566 0315-3859044 工作日:8:00-21:30
周六日:8:00-21:30